关于我
你好,我是cry(非常奇妙的名字缩写是吧),是一名就读于HNU信息安全专业的大二本科生。
🌈infp,经常胡思乱想,偶尔也会多愁善感,大概是一个很敏感的人吧。
✍喜欢文学,中学时曾幻想过当作家,还写过不少小小说,可惜那本记载我“伟大作品”的小册子散佚在了时间长河中。即使是现在也时常写些
书评抱怨,但文字就是这么让人乐此不疲,以至于我的高中老师评价我只会“怼天怼地怼空气”。如果你也喜欢文学,欢迎来和我交流。🤔爱好折腾,虽然目前还没学什么技术(前面都去体验别的东西了,包括且不仅限于运动,文学,游戏….好吧就是玩),但坚信自己以后肯定能学到。
🎮游戏爱好者。涉猎较广泛,除了ps5独占的一些游戏,大多出名的游戏都玩过或者至少☁过,有很长一段时间沉迷于类魂游戏,喜欢那种自己变强的感觉(其实和学技术有异曲同工之妙),卡牌游戏爱好者,尤其喜欢炉石传说,杀戮尖塔。
🤬十分痛恨应试教育,讨厌做题,讨厌被优绩主义裹挟的人,但并不反感内心坚定有目标希望以成绩作为踏板的人。
当然了,文字也有局限性,就如现在,我很难把完整的自己介绍给你。人实在太过丰富与复杂,三言两语可说不清。
关于本站
得益于和SkyWT(腼腆可爱闷骚的学长)的交谈,萌生了想要一个记录自己的地方,无论记录什么。由于技术能力有限,才接触到前端,于是挑选了比较易于部署的hexo来作为我的起点。
中学时曾在日记里写过一段非常中二的话,大致意思如下:
过去的我无时无刻不在死去,日记里承载的其实就是每一天不同的我
正如先哲所言–人是被抛到这个世界上来的。如果不明不白地来,又不明不白地走。实在是辜负了中途的旅程。所以打算以此博客来记录我这一段有趣旅程中的一部分。
关于Carpe Diem
Carpe Diem是拉丁文,译为“把握当下”,我认识它是在《死亡诗社》里面。以下是我当初看完随手写下的感想:
今天看死亡诗社时总是忍不住将keating老师与我自己的老师对比。
想起了曾小姐,曾小姐和keating当然相去甚远,她也从未像电影中keating老师一般做出什么出格的举动,现在能想起跟课相关的, 也只是她挎着她的小篮子开开心心地走进教室,然后在讲课途中突然拍一下桌子,开始愤世嫉俗地输出一些观点,这些都不重要。
我觉得曾小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那颗出尘的心,给人感觉很自在。记不清楚是因为什么,似乎是闹了矛盾后被她带到办公室安慰了一节课,聊应试教育,聊上学的意义,这些都很模糊,但真的在那时给予了我前进的动力,某种意义上她就是“oh,my captain captain”。所以在我看到keating鼓励他们的此时此刻,会想起彼时彼刻同样在办公室里被鼓励的我。记得以前积累作文素材的一段话——“教育的意义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到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。”我在那一刻真的感受到了灵魂的颤动。
但这部片子最深刻的点我觉得并不在于keating的一系列举措,而在于尼尔的死,可能他用尽全力改变了自己学生的想法,却决定不了社会的成见与家人的束缚,这也是很经典的“月亮与六便士”议题,直到最后,依旧以keating被赶出校园,由现实主义获得了胜利,正如校长所声称的:“这些孩子懂什么,我们只需要负责送他们进入大学就可以了。”
果真如此吗?
显然不是。这套说辞我早已在老师的口中听厌,当自己亲身实际地来到大学,才会发现迷茫。当然,很多时候我发现周围的比我还迷茫的多。“我从哪里来,我要干什么,我要到哪里去。”这三个亘古不变的问题最终还是走到了面前,过去总觉得有个高考目标就能只顾风雨兼程,现在才恍然前路漫漫却没有方向的旅途真是孤独与无助。我无比相信如果就得过且过的混下去,最后肯定会变成那种“生活在平静下的绝望中的人。”
我在想什么是得过且过。混一个看得过去的绩点,但实际上什么也没学到的大学课程?还是整日浑浑噩噩的沉迷于游戏?抑或是丰富社交生活?这些在许多人眼中其实是很有意义的。但真的对我有意义吗?
大概没有。
想起之前看的宫崎骏的最后一部作品——你想活出怎样的人生。于是我自我安慰,连他都到了如今的年纪才带着想法拍出了这部电影,我如今想想明白似乎是有点太过苛刻。
说这么多,也无非是“听君一席话,如听一席话”,类似的问题讨论起来确实难以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。但至少有一点在死亡诗社里面我还是很认可的:
carpe diem.
把握当下。
至少得让像死水般地生活起些微澜,不然未免太过沉寂。我也想活得深刻啊,但目前看来这真是一件难事。
现在我依旧这样认为,甚至对于“某些东西”的成见更深,想要摆脱它们,更需要把握当下。
于是一直向前游啊游啊,直到海水变蓝那天。
祝你也能carpe diem。